推荐新闻
座机:0531-83313150
手机: 13964033677
联系人:
Q Q: 1302842311
邮箱: 1302842311@qq.com
地址: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丰年大道666号
1972年,刚满21岁的张艺谋就进入陕西咸阳第八棉纺织厂,作为当年的回城知青,能在“国棉八厂”做普通的操车工都已经让他非常满足。1977年下半年,北京电影学院恢复考试,专门给“国棉八厂”一个名额,当时厂里决定让他去,才有了后来的张艺谋和他的电影。
纺织工业,关系中国数以亿计人口的穿衣戴帽问题,自然也是中国顶级规模的传统产业之一。在1949年之后,纺织工业全部收归国有,能进入“国棉×厂”成为纺织工人是当时人们艳羡的事情,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都是如此。
这一段时期纺织业的地位可谓是如日中天,行业内也出了不少人物:西北国棉一厂的女工吴桂贤;仅读过四年小学的郝建秀,凭借着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不断的摸索,探索出以她名字命名的“郝建秀工作法”,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在“文革”后还成为了纺织工业部部长;上海国棉十七厂纺织女工黄宝妹,曾经八次受到过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著名导演谢晋还曾以她的事迹为原型拍摄电影《黄宝妹》。那时,没有一点一个别的行业,能像纺织行业那样叱咤风云。
70年来,中国的纺织工业经历了从单纯的织布,到为国外企业代加工,再到全产业链完备过程,实现了产能与技术上的高速飞跃。新中国的纺织工业经历了世界经济史罕见的快速地发展,如今,纺织工业或许没有当年的影响力,但是,纺织工业制造能力早已变成全球第一。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慢慢的变成了纺织品的“世界工厂”,不仅自给自足,还远销世界各地,为国家换取数量可观的外汇。
尽管中国的手工纺织业有着十分悠久的辉煌历史,但是效率较高的机器纺织工业在晚清时才慢慢的出现。战争后随着物美价廉的洋布大量销入,无论传统的手工纺织业也好,还是刚刚兴起的还未形成体系的机械纺织工业也好,都受到极大的冲击。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全国的机械纺织工业仅剩下58个厂,其中勉强能开工的仅剩下一半。这些工厂的设备简陋,工艺落后,即便如此,纺织所需要的设备和原料也不能自给,仍然依赖从国外进口。此时的纺织工业,可谓是百废待兴。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口在全球占比22%,而此时中国纺织工业的棉纺锭在全球占比仅为5%,棉纱年产量在全球占比仅为7.8%。为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国家迫切地需要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可是,当时基本上没有外汇存底来进口国外设备,机械生产部也无暇顾及轻工业。
于是,时任纺织工业部部长钱之光提出了一项沿用至今的重大战略:“纺织系统自己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自己造纺织机器。”此项战略的结果之一就是:那些为纺织机械配套专用的马达、轴承和仪器仪表都由纺织系统自己生产和配套,纺织工业部因此在当时也被誉为半个机械部。
新中国的纺织工业部先后把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原有纺织零配件修配厂,按照原本的专业特长改造成不同的纺织设备制造厂,生产不一样的机器,通过组织全国上下的协作,形成成套供应的能力,奠定了我国自己发展纺织工业的基础。
培养纺织专业人才的工作也随之迅速展开,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高等院校专业调整中,把江苏、上海等地高等纺织院校合并组成了专业设置较为齐备的华东纺织工学院。从而比较快地适应了新建北京、西安、郑州、石家庄、邯郸等纺织工业基地建设的需求。
时隔10多年,即到了20世纪的60年代初,通过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的技术以及中国自己的科研和技术革新成果,纺织工业设施又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升级换代,使设备生产效率接近当时的世界领先水平。前后两代设备,还用于中国对亚洲、非洲友好国家的经济援助,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赞誉。
尽管工业设施与有关技术不断改善,但纺织工业一直存在着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当时的纺织原料基本都全靠农业供应,包括棉花、羊毛和黄麻等。但不论是种植棉花或者畜牧养羊都会占用大量的耕地资源,而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破坏,全国上下的粮食储备也出现了问题,导致纺织原料短缺更严重。如果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即提高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则需要良种技术、化肥、农药等化工产业的支撑,而当年这些支撑的条件都比较差,导致棉花生产长期上不去。未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纺织工业部决定探索一条新的道路。
纺织工业部经过很长时间的调查研究,向中央提出了实行“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并举”的方针。根据当时的工业技术与科研实力,部党组决定把起始的重点放在人造纤维上。我们大家都知道化学纤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目前大家已经熟悉的涤纶、腈纶等纯化学合成的合成纤维;另一种叫人造纤维,即纤维素纤维,这种纤维经过化学处理后变成可纺织用的纤维,所以叫做人造纤维。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我们缺乏发达的化学工业,也不具备发展合成纤维的条件,只能从人造纤维入手。当时发展人造纤维的原料主要是木材,并且不是所有木材都能用,只能用一种在大兴安岭北坡生长的白松。人造纤维的设备要求很高,其中难度最大的是计量泵和喷丝板,当时国内的技术达不到,只能进口昂贵的设备;喷丝板要求也很高,必须耐碱液腐蚀,需要用很宝贵的白金做材料。
通过5年的不懈奋斗,我国首批自主设计建设的人造纤维工厂全部建成,人造纤维的产能达到了每年5万余吨。
1965年纺织工业部又开始新建上海第二化纤厂和湖北化纤厂等强力人造纤维帘子布工程,为汽车工业提供所需纺织材料。湖北化纤厂采用了新一代国产成套技术设备,生产的人造纤维强力帘子线的性能达到了当时的国际标准,使我国人造纤维工业的建设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
20世纪60年代我国还曾引进过一种叫做维尼纶的合成纤维。但维尼纶用作纺织原料生命周期很短,因其本身的性能不是太好,穿在身上不舒服,不挺括。刚开始时市场还能接受,渐渐地人们就不太欢迎这种原料做出来的纺织品了。尽管维尼纶在衣服面料市场上逐渐褪去身影,但合成纤维生产原料的易获取性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国家逐步发展合成纤维工业主要受到了三方面因素影响:一者是人造纤维主要使用木材为原料,但适用的木材资源十分紧缺,发展人造纤维再次受到原材料的制约;再者是大庆油田的产量已经上来了。1972年原油产量达到4567万吨,石油化学工业产业技术已相对成熟,也可以为开发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化纤提供资源;第三则是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国际上的交往增多。特别是尼克松访华后,西方发达国家都相继同中国建立邦交,同中国进行经济贸易层面上的合作的兴趣空前高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气候都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这就促成了1970年代初我国计划在3―5年内从美国、联邦德国、法国、日本、荷兰、瑞士、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价值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的计划,也被称为“43方案”。
国家首先提出的就是名为“四大化纤”的工程建设。“四大化纤”的建设目标是:
1. 上海石油化工总厂采用以原油为原料、乙烯合成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日本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涤纶、腈纶、维纶和高压聚乙烯树脂的石油化工化纤一体化企业。
2. 辽阳石油化纤总厂采用以石脑油为原料、芳烃提取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法、德、意、日等国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锦纶、涤纶和原料树脂的大型工厂。
3. 四川维尼纶厂采用以天然气为原料,乙炔、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制备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法国和日本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维纶和原料树脂的大型工厂。
4. 天津石油化纤厂采用以石脑油为原料、对二甲苯制备为中心的工艺路线,引进日本和德国的技术设备,建设生产聚酯切片和涤纶短纤维的大型工厂。
1978年春。在钱之光支持下,刚刚重新组建的纺织工业部又提出:到20世纪末,要建设10个大化纤厂,以解决长期以来纺织品“生产赶不上需要,原料供应赶不上生产”的矛盾,解决好全国人民的穿衣需要。国务院批准了这个报告,并由国家计委逐项落实。新建三个“大化纤”: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江苏仪征化纤厂,河南平顶山绵纶帘子布厂。10个化纤项目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先后建成,由此奠定了中国化纤制造业的雄厚基础,为中国社会衣被问题的大解决创造了原料前提。
至此,中国人民“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化纤制造业从零起步,慢慢地发展到1980年的45万吨,2000年的695万吨,2015年的4832吨。化纤在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中的比重,到2010年已达70%。2015年中国纺织工业纤维加工量5300万吨中,化纤的比重更已高达85%。纺织原料的充足供应为纺织工业的快速发展与成长打下了基础。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纺织业开始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促使一直受到配额限制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大大受益,纺织工业释放出口能量,三年内出口增长83%,2004年达到974亿美元。各种类型的产品热销海内外的中国也得到“世界工厂”的称号,然而这个称号中却也有另一重意味,即中国的纺织业主要凭借着较低的劳动力成本扮演着国外企业的代工厂的角色。
尽管中国不论是原料产量还是服装产量上都是当之无愧的纺织大国。然而,我国纺织工业仍处于全球纺织产业链的低端,附加值不高,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影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国际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萎缩,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也使我国纺织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给不少企业敲响了警钟。如何从实现纺织大国到纺织强国的跨越,是中国纺织业面临的另一难题。
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的 “新时代”,纺织行业也正在由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产业、时尚产业、先进制造产业转变。创新驱动的科技和文化引领的时尚是纺织产业新的前进方向。
在科技方面,我国纺织行业的科技优秀成果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创新水准不断提高,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原始创新,从单一产品、工艺技术创新到集成创新,体现出行业科学技术进步的很明显的成效。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共有20多项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中国纺织行业世界先进的技术和先进装备应用的绝对数量为全球第一,信息化与机械化融合水平位居全球第一,劳动生产率中等水准为全球第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我们的纺织业几乎从无到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间里都更接近梦想,行业绝大多数指标已接近甚至领先于世界领先水平,“纺织强国”目标已基本实现。